上一页|1|
/1页

主题:焦震对鼎晖投资PE未来充满信心

发表于2013-02-18

如果说鼎晖投资过去十年的成功,有战略定位的必然,有先发优势的基础,并抓住了时代进步的机遇,鼎晖投资也得到了投资人、股东、团队支持的前提,那么当基金、团队规模日益壮大,鼎晖投资现在要考虑领导力与执行力的衔接,个人与公司品牌的互动,与同行的竞合等都要与时俱进。

一直视市场化为企业基因的鼎晖投资,或将接受来自市场化的全新考验。从信息不对称时期的漫天杀价,到以增值服务换价值的对等参与,再到全民PE热时的掠夺式收割,市场化项目变得更加稀缺,仅存的市场化项目规模或也不足以支撑大基金的胃口。对PE的项目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鼎晖投资将面临的竞争是方方面面的。鼎晖投资的优势是参与过各种类型的项目,积累了很多经验,团队也相对成熟稳定。

鼎晖投资的焦震表示: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的历史,时刻保持对别人学习的姿态。吴尚志认为,与其他机构的关系不只是竞争,更多的是合作的机会。鼎晖投资的骨子里是市场化的DNA,历史上更喜欢投资民营企业。鼎晖投资相对其他国有背景的股权基金,鼎晖的优势相对明显,但在未来这也许会成为压力。

鼎晖投资的张洋倾向于市场化的机构。他说,“压力也是动力。正是因为在夹缝中生存,才能激发民营机构的想象力。生存的压力使他们不断市场化,找到一些方法和出路。”

世界是公平的。国有背景的机构,既有垄断的资源,又有倾斜的安排,还有行业的信息,更有市面上最便宜和无限量的资金供给,优势无可比拟,但是唯一欠缺的是人才制度的安排(如人才决策制度、人员薪酬、持股计划等),而动力的缺乏是其心病。而外资机构,虽然也做得不错,但其代理人身份永远没法摆脱,这也是致命的伤。

鼎晖投资看来,好项目是不断涌现的,只是找项目的难度加大了。不同行业,不同技术,不同管理模式,都能导致企业的成功。找项目好比淘金。十年前,拿个筛子就能筛到黄金,后来淘金的人多了,金矿也难找了,这就考验你的探矿手段和提炼技术。同样,原来金矿不提炼就卖,现在你做成周大福、卡地亚等精品品牌,这就是深挖掘,把价值给创造体现出来。

鼎晖投资的张洋表示PE精耕细作有很多方式:“有人开始种苗(投资早期),有人专注于某行业,有人做并购基金,有人做地产基金。在发达国家资本市场,这些都是资本市场的补充。就如同当年的PRE-IPO,是在特殊的情况下,产生的特殊交易机会。但这种特殊机会,不是支持一个机构永远持续下去的理由,最终还是需要寻找好项目。”

王霖认为,好的投资标的变得稀缺,恰恰能让投资回归本源。原来的成熟企业,做了十几年,PE趁他们不懂,进去占点股权,包装上市后,一下赚了好几倍,这是不正常的利益分配。这是一二级差价巨大,一级市场供给稀少,二级市场流动性泛滥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供求不平衡,现在这种不平衡没有了,甚至发生了逆转,投资要回归本源。

在现在的大环境下,有人对PE行业感到悲观。但焦震却不敢苟同,“十年前,鼎晖投资刚起步时,比现在惨多了。”焦震说这番话时,鼎晖投资已经历过四次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1999年的巴西金融危机,2000-2004年经济持续的低迷,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

鼎晖投资的王霖表示,“除非你不相信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否则好项目会一直有、不断有。因此PE一定要与时俱进,提升自己发现项目的能力,改善企业管理的能力,要为企业创造价值。如果这个项目一看就是金子,就等不到你了。因为这么多人盯着,哪还有你的机会。”

鼎晖投资的王东亮感觉PE的商业模式依然存在,但可能没那么精彩了:一是,中国企业家正向二代传承事业,但只有30%是成功的,这需要PE帮助提升管理,创造价值。二是,国企改制重组的,尽管红线很多,但还是有大量机会,比如医院、铁路、银行等都鼓励民资进入。

而这也正是鼎晖投资关注的方向。焦震说,“在充分竞争的行业,一家企业的机制还是重要的,机会还是存在。鼎晖投资在行业深入挖掘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今后也会沿着几大领域,如能源、健康医药、消费品(衣食住行),因为这几个领域都有持续的需求。”

鼎晖投资的风险意识深入骨髓,身为总裁的焦震坦言:“鼎晖投资管理的基金到现在这个规模,看似发展快,其实也是逐步发展起来的,到今天为止:我仍然思考两个方面问题:一是,这么大的资金规模,如何找到好的投资机会,二是,如何在目前的规模下控制风险”。这也许才是鼎辉投资公司无论身处好环境或者坏市场下思考问题的关键。

上一页|1|
/1页